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杂文 > 三十年海派清口笑:我不想做多年轻人的“毒奶”

三十年海派清口笑:我不想做多年轻人的“毒奶”

来源:友思娱乐网

作为一档来自上海的脱口秀节目,《海派清口笑》在追求娱乐效果的同时,始终保持了自己的风格——言辞尖锐幽默,反映社会现实,却又不失温情脉脉。近日,这档节目迎来了其“三十岁生日”,回顾其历程,我却感到有些自责:与其说为“一代清口笑传承人”骄傲,不如说是内心有些失落。

在社交媒体时代,我们已经不需“口才练习班”、“阅历”和“大胆”这些在上世纪的法则,成为“一个有趣的人”已经并不是多么艰难的事情。大家熟门熟路地说起各种“点睛之笔”、“妙语连珠”的诀窍,自以为高妙,但却忽略了一点:你的观众是谁?和你说话的人是谁?

心理学家欧内斯特•海宁认为,幽默并非仅指笑话本身,更是一种文化现象,而这种文化现象必须建立在文化的肇始期基础之上。我们谈笑风生,喜欢剖析社会现象,并不是单纯为了“逗人笑”,而是为了表达更深层的情感和主张。而这样的语境,也只有在上海这座城市里,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传统和文化支撑。事实上,我们如果只把这些“点睛之笔”简单地套在生活场景中,很难带来理解和共鸣,更不用提思想和启示了。

最初接触《海派清口笑》时,被节目中的“真情实感”所打动。比如,节目中常常会安排一些素不相识的老人之间的对话,他们会谈及几十年来的生活经历、财富与悲欢,带着最朴素真诚的情感,让观众触及心灵。这样的场景,已经不是单纯的“开导心灵”,而是可以让我们平衡内心的一种方式。

所以,我不想做多年轻人的“毒奶”,误导他们过早地以为调皮捣蛋或胡言乱语就能成为“有趣的人”。我希望,更多的青少年能够通过五官齐全地去感受生活,去倾听身边的配角,人生的经验和智慧,收获更真实、更持久的笑声和力量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
友情链接